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文学创作时间:
1902年:赴日本学医。
1904年:开始学医。
1905年-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
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1926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文学成就:
新文学运动:鲁迅的《狂人日记》等作品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杂文:鲁迅的杂文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小说:鲁迅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如阿Q、孔乙己等。
翻译:鲁迅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外国文化到中国。
文学评论与翻译:鲁迅还从事文学评论和翻译工作,推动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
文化运动: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积极的文化运动参与者,参与组织并领导了多个文学和文化团体。
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