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乙己》中,环境描写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具体句子包括: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文章开头占用三个自然段描写咸亨酒店,为孔乙己出场做了铺垫。
咸亨酒店独具风格:曲尺形的大柜台;随时温酒的方式;下酒的小菜——盐煮笋、茴香豆、荤菜;“短衣帮”靠柜外站着,买一碟盐煮笋或茴香豆做下酒物;长衫主顾则踱进店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
这其中一长一短,一里一外,一荤一素,一坐一站,显明地对比揭示了顾客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这是旧社会的缩影。
在小说的结尾处有一句自然环境的描写:“天一天凉比一天,我也须穿上棉袄了”在冬天到来之际,被打断腿的孔乙己必死无疑。
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通过描述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氛围,文章展示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
中秋过后的秋风渐凉,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同时也为孔乙己的出场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烘托人物性格:
通过对比“短衣帮”和“长衫主顾”的不同行为,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和人物的命运,进一步凸显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环境描写为孔乙己的出场做了铺垫,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
深化主题:
通过对咸亨酒店的详细描写,文章反映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冷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综上所述,环境描写在《孔乙己》中起到了丰富故事内容、增强艺术效果和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