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为中国水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杂交水稻上面,解决了中国十四亿人的温饱问题。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出生于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以及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航天和数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美国人眼中可顶“五个师”的人,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为中国乃至人类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南仁东出生于194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出生于191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重复提及,但确实如此)
钱学森不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父”,还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出生于1924年,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提升了中国的海基核力量。
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
钱伟长出生于1912年,在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
束星北出生于1907年,造出了我国第一台雷达,对军事技术有重要影响。
这些科学家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誉为“中国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