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父亲的病》中表达了对父亲病痛的深刻感受和对当时社会医疗状况的强烈批判。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感想:
对父亲的爱与无奈
鲁迅面对躺在病床上痛苦喘息的父亲,心痛无法言表,对父亲的病痛却无能为力,甚至有了希望父亲快些结束痛苦的想法。这种想法与当时的封建礼教是背道而驰的,鲁迅通过中西医思想的对比讽刺了封建社会的愚忠和愚孝。
对庸医的愤怒与批判
鲁迅在文中揭露了当时庸医误人、医道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描述了多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和草菅人命的实质。由此,鲁迅联想到当时中国的落后,不仅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固步自封呢。
对生命尊严的思考
鲁迅在文中表达了对生命尊严的思考,对父亲病痛中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淡然态度。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也是对旧社会医疗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进步和人性关怀的深切期望。
对时间的感慨
鲁迅在文中感叹时间流逝得太快,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体现了时间的宝贵,虽然口头上在说着时间宝贵,但我们实际上真的有珍惜时间吗。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鲁迅通过《父亲的病》不仅回忆了个人经历,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批判了那些利用患者家属的急迫心情进行敲诈勒索的医生,以及那些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庸医,希望以此来唤醒社会对医疗问题的重视。
总的来说,鲁迅在《父亲的病》中通过对父亲病痛的描述和对当时医疗状况的揭露,表达了他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旧社会医疗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批判,体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进步和人性关怀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