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文坛发生了一次著名的论战,即所谓的“韩白之争”。这场论战的双方是韩寒和白烨,一位是80后作家群的代表人物,另一位是文学评论家及教授。论战的导火索是白烨发表的一篇名为《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文章,其中对白烨认为的“80后文学”的代表人物如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人进行了评论,称他们不能被当成真正的作家来看。
韩寒对此表示不满,并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进行回应。在文章中,韩寒不仅质疑“80后文学”这个概念,还对纯文学的概念提出质疑,并指责白烨在自我炒作和学术腐败。随着争论的升级,白烨在采访中把韩寒当成80后的代表,并质疑80后的素质,这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最终,白烨选择关闭了自己的博客,退出论战。
整个论战不仅涉及文学观念的差异,还包含了个人恩怨和情绪化的表达。韩寒的文笔泼辣尖刻,而白烨则指责韩寒的语言粗鄙,涉嫌人格侮辱。这场论战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涉及到了两位知名人士,还因为它揭示了市场化写手与体制内作家之间因文学观念冲突而产生的深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