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从炼字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非常精炼,富有动态感和空间感,生动地描绘了长江及其周围景色的壮丽变化。
“随”字的使用
“随”字将“山”与“野”联结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山脉的走向和趋势。这个字不仅表现出山的移动,还暗示了平原的广阔和视野的开阔。随着山脉的逐渐消失,平原逐渐呈现,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开阔和明朗。
“入”字的使用
“入”字将“江”与“荒”联结在一起,描绘出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和气势。这个字带有强烈的楔入感,不仅表现出江水的流动,还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使诗人的内心激昂奋进,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
“尽”字的使用
“尽”字概括了行进中的全部景象,表达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这个字不仅暗示了景色的变化,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流”字的使用
“流”字描绘出原野和山峦如同与长江一起奔泻而下,长江又像融入了无穷尽的漫野和群山大荒之中,整个世界融为一体。这个字不仅表现出景色的流动感,还增强了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这两句诗通过炼字手法,将山的雄伟、平野的辽阔、江水的奔流和荒原的广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诗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内心激荡的喜悦和豪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