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本体)与另一个事物(喻体)相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以下是一些暗喻的例子:
1.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这里将“篇章”比作“思维的花朵”。
2.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死,消灭不了她,她是太阳,离开了地平线,却闪耀在天上!(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这里将“她”比作“夜明珠”和“太阳”。
3. 十个被鲜血浸泡的手指头肿得变成了大熊掌。(杨沫《青春之歌》)—— 这里将“手指头”比作“大熊掌”。
4.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里将“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
5.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这里将“水”比作“血”。
6. 这里是花的海洋。(“海洋”修饰“花”)—— 这里将“花”比作“海洋”。
7. 我爱森林—地球的肾脏。(森林—地球的肾脏)—— 这里将“森林”比作“地球的肾脏”。
8. 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大地母亲复指关系)—— 这里将“大地母亲”比作“镣铐”。
这些例子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喻词如“是”、“成了”、“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连接的。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其中甲是本体,乙是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