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及其背诵记忆如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意思是:人本来就都是有一死的,有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死却比鹅毛还轻,这是因为赴死的原因不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意思是:探究天和人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成就属于我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出自李陵《答苏武书》。
意思是:人和人相互了解,贵在能够知心。
亲贤臣,远小人。
出自诸葛亮《前出师表》。
意思是:亲近贤能的臣子,疏远奸邪的小人。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意思是:积水退尽,寒冷的潭水变得清澈起来;烟霭凝聚,傍晚的山峦带着紫色。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意思是:人的行为必然带来相应的结果。我们都希望趋吉避凶,得到好的结果。然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未来的结果,取决于你现在的行动。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出自《曹刿论战》。
意思是:作战靠一鼓作气,做事也要靠一鼓作气。很多人都有拖沓的习惯,有了目标,有了好的想法,取实施和执行,拖拖拉拉,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意思是: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将来前途和长远利益。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出自《战国策·乐毅报燕王书》。
意思是:古代的君子,与人绝交时不说恶毒的话。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出自秦·李斯《谏逐客书》。
意思是:泰山不舍弃微小的泥土,所以能形成它的高大;河海不排除涓涓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意思是:年纪虽然大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进学解》。
意思是: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盲从别人而败坏。
这些名句不仅富有哲理,而且语言优美,适合背诵和记忆。通过学习这些名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