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哪年出国?
杨振宁是1945年出国深造的。 他的父亲杨武之还特别重视对杨振宁国学的教育,小杨振宁中学时期就能将《孟子》背的滚瓜烂熟,经典的学习拓宽了杨振宁思考的深度。 1938年还在念高二的杨振宁通过了学业考试,被西南联大物理系录取,从此开始了和这门神秘奥妙的学科一生的相伴。 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硕士毕业的杨振宁选择出国深造,当时中国战争尚未结束,国内缺乏研究物理的条件,也没有充足的师资。仅花费三年,杨振宁就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杨振宁在美国学习十分刻苦,果然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1956年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这一理论随即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理论研究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杨振宁是当代最伟大的几个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父亲什么来头?
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杨武之(1896— 1973)数学家,数学教育家。长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
关于杨振宁的生平事迹?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当他未满周岁时,父亲杨武之先生考取美国公费留学,去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整整6年,他一直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亲,甚至不认识父亲。6年过去了,父亲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受聘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母亲带着全家人从合肥老家出发,风尘仆仆地赶往厦门与父亲团聚。他们一路水陆兼程,途经上海。当杨振宁站在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大马路上,望着生平第一次见到的往来穿梭奔驰的汽车,他的惊愕程度绝对不会逊于《子夜》里那位从乡下初到大上海的吴老太爷!尔后,他在下榻处,又第一次看到了手指一揿便会涌出哗哗流水的抽水马桶。这个富于想象的孩子第一次朦胧地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无比伟力!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1956年杨振宁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个工作,两人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
物理学家杨振宇生平的事迹: 杨振宇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宇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6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杨振宁的父母是谁?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一位留美博士,长期担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数学系主任或代主任,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是一位裹着小脚的家庭妇女,相貌平平,仅读过几年私塾。他俩的反差之大,不亚于胡适与江冬秀。但是,他俩幸福恩爱地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