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阅读答案?
阅读《三峡之秋》片断,然后回答问题。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出来的,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这一天,正是中秋。 阅读练习: 1 .读第一段考虑:三峡的秋色是通过哪两种颜色显现出来的 ? 2 .作者写三峡的秋天,为什么要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写起 ? 3 .三峡的秋天是成熟的秋天,“成熟”之意在文章中是通过哪个句子揭示出来的 ? 4 .选文后三段作者写三峡秋天的夜色,着重写了哪三种光亮,这几种光亮带给人们的感受怎样 ? 5 .请找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剖析其作用 ? 6 .高声朗读选文内容,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答案: 1 .黑绿和黄色 2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而在三峡,秋天成熟的标志是橘柚之果果实实累累。 3 .那累累的果实。 4 .渔火、灯火、月光。使三峡充满动感和活力,让人觉得三峡秋天的夜色美不胜收。 5 、 6 略
三峡朗读课文概括每段的大意?
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三峡文言文朗读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