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和排比等,以下是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赏析:
比喻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将“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等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重回延安时的欢快之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将黄土比作母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与亲人相逢有很多话要说。
“战壕是最好的课堂,军中是一个大家庭,像亲兄弟一样”:将战壕和军中的生活比作课堂和大家庭,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形象感。
拟人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将灰尘拟人,表现出作者对于环境的感受。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柳树和红旗被赋予了人的动作和神态,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通过拟人手法,表现出亲人相见时的激动和喜悦。
夸张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的惊喜和兴奋之情。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排比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表现出延安的崭新面貌。
“千声万声呼唤,长空悠悠回响”: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抗战时期人们的呼唤和期盼。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诗人不仅描绘了延安的美好变化,还抒发了自己对革命精神的崇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