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停顿划分主要依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内容,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划分方法:
句首语助词和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句首的语助词(如“夫”、“盖”、“故”、“惟”等)和关联词(如“且”、“虽”、“因”等)后面通常需要停顿,以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例如,“可以”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朗读时应分开读为“可/以一战”。
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主语—谓语—宾语之间应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状语—谓语之间应停顿,如“问/今是何世”。
动词—补语之间应停顿,如“佳木/秀而繁阴”。
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但有时为了强调或区分,也可以停顿。
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
例如,“犬坐/于前”。
“而”字后应该停顿
“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时,其后不应停顿,如“山肴野蔌”。
“而”连接词性不同的两个词语时,其后应停顿,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
“也”作句中语气助词时,其后应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也”作句尾语气助词时,其后不停顿。
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需要着重强调的词语,如“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先”,其后应停顿。
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
这有助于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文言文的停顿,使朗读更加流畅,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