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名碑主要记录了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功德,具体介绍如下:
三绝碑
位置:位于武侯祠大门内碑亭中。
名称:唐碑,本名《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时间: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作者:裴度,唐代中后期有名的政治家。
内容:
序文:称颂诸葛亮兼具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提到诸葛亮在汉末大乱之际,自比管、乐,确立三分鼎立的大计,并赞颂其革除弊政、执法公允、任人唯贤等政绩。
铭文:骈体,四言为句,共64句,将诸葛亮比于前代名臣伊尹、姜尚、萧何、张良,盛赞其不朽业绩。铭文称颂诸葛亮功德如高山流水,长存于天地之间,长存于蜀地百姓心中。
书法:由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
刻工:鲁建,刀法谨严,超群绝伦。
评价:后人称此碑为“三绝碑”,因为文章、书法、刻工均属上乘。
明碑
位置: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西侧的碑亭内。
时间: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作者:张时彻。
内容:
正文:包括序文和诗两部分,序文历数武侯祠的兴废沿革,阐述明代成为君臣合祀祠庙的过程,转载宋代任渊《重修先主庙记》中的记载,并驳斥昭烈庙原是祭祀诸葛亮的庙宇的说法。
诗:七言排律,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书法:书者不详,但碑刻为楷书。
评价:张时彻的碑文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记录了武侯祠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这些碑刻不仅是对诸葛亮一生的高度赞颂,也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