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程颐趣事
1、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2、当知道你遭遇困苦时,感同身受,记挂在心,力所能及,永远站在你的身边,愿意尽最大可能帮助你脱离艰难。
3、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4、程颐曾在汉州、许州、洛阳、关中等地讲学,与当时著名学者张载切磋学术,又接纳游定夫、吕大临、周纯明等众多学生,成为一时之盛。
5、众星闪耀下,黄庭坚只是默默闪烁自己的光。
6、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7、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宋史》
8、杨时在青少年时代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不少知识。四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四十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9、宋徽宗登极后被赦免,回到洛阳。在流放的十多年中,他完成了《伊川易传》,接纳罗从彦为弟子,讲授《易》学。
10、一次偶然的机会,苏轼出差,遇到了黄庭坚的岳父孙觉,孙觉就顺便拿出女婿的作品,希望大名士给提下意见,苏轼一见,大为欣赏:“这世上真的好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作品了!”
11、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各地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2、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13、他与程颢的著作,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14、仗义执言,患难与共
15、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16、在当时,此举无异于平地惊雷,冒天下之大不韪,幸好,宋朝有不杀文人的传统;幸好,苏轼有众多的粉丝为其奔走,幸好,以王安石代表的部分新党,还保持着士大夫的操守,最后,以苏轼被贬黄州结束此案,传唱千古的《赤壁赋》便在那里诞生。
17、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柳永,理学宗师程颢、程颐兄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张载……
18、分享一个篆刻家奚冈与藏书家吴骞的故事。
1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贬黄州,与他往来密切者,皆受牵连。当时情况尚未明朗,挺苏的有,倒苏的也不少;有人还有急于撇清关系,有人往来打点,祈求平安。
20、此时的黄庭坚,不过是个人微言轻的小官,与苏轼平时只是笔友,甚至没见过面,此事本来可以与他无关,但他不惜赔上前程,逆流而上,仗义执言,不仅上书高喊:苏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苏子瞻是忠君爱国的,苏子瞻无罪!
21、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22、▲苏轼画像
23、绍圣四年(1097)春,朋党议论再起,程颐被黜放。同年底送涪州(今重庆涪陵)编管。
24、真正的友谊是什么?不仅是春风得意时的把酒言欢,更是贫困潦倒中的仗义执言。
25、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26、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陈宽庐有幸在老乡的古董店中淘得清乾隆年间藏书家吴骞藏书印两枚,一枚是篆刻家陈克恕为同乡的吴骞所刻,另一枚则是本文跟大家提到的奚冈为吴骞所刻之印。吴骞是有名的藏书家,奚冈则是篆刻名家,都曾是文坛、篆刻界中的翘楚,因此这两枚藏书印的价值千金。
27、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28、▲黄庭坚《惟清道人帖》页
29、而黄庭坚,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虽然他也是学富五车,熟读诗书,七岁写出“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十八岁全省乡试第一,二十二岁考上进士,但如此惊艳的履历,在那个时代实在有太多:
30、崇宁二年(1103)范致虚奏称“程某以邪说行,惑乱众听”。
程颢程颐趣事
3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程门立雪”。
32、.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33、程颐由是心灰意冷,退居洛阳龙门以南把楼山下(今嵩县程村)。三年后,程颐复职为宣义郎。大观元年病逝。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
34、▲黄庭坚画像
35、苏轼可不是嘴上奉承,而是真心觉得黄庭坚有才华,后来,他又多次在宴席上诵读其诗作,第一次给少为人知的黄庭坚回信:“收到你的信很开心,你太过谦恭,似对我很畏惧,这又何必呢?我很想跟你交朋友。
36、这份赏识点亮了黄庭坚的前路,这封回信温暖了黄庭坚的一生。茫茫人海,幸遇知己,一句认同,一份尊重,一个包容,一池温暖,是志同道合,更是惺惺相惜,两个孤傲的灵魂,彼此找到归宿。
37、该故事讲得是:杨时因对张载所著《西铭》不甚理解,他不怕寒风刺骨,约着他的朋友游酢前去向程颐请教。他们到程颐家时,突然大雪纷飞;进得门来,程颐正在睡觉。他们为了不影响程颐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待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程颐醒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和他们讨论张载之学。经过一番研究,杨时便豁然明白了。
38、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9、▲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40、奚冈(1746—1803),篆刻家、书画家。原名钢,字铁生、纯章,号萝龛、蝶野子,别号鹤渚生、蒙泉外史、冬花庵主,浙江钱塘人。他一生不应科举,寄情于山水、诗画之间。奚冈在书法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九岁便能写隶书,长大后更是擅长来行、草、篆、隶各大书体。他的绘画同样很出名,其山水画怡然自得,花卉超凡脱俗。奚冈还曾经到日本游历,名扬海外,他与丁敬、蒋仁、黄易三位并称杭郡四名家。
41、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厚了。
42、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43、最近家人生病,回信晚了,你别介意啊。”
44、知己无所谓身份地位的差异,更不拘泥于世俗、形式的牵绊,没有刻意,不问利弊,心之所向,欢喜自然。
45、时光回到数年前,那时的苏轼,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凭借潇洒倜傥的个人魅力,圈粉无数,深宫中的太后,士林中的学子,乡野中的百姓,青楼中的歌姬,个个为他倾倒。
46、程颐(1033~1107)字正叔,祖籍黄陂(今属湖北)。程颐生于明道二年,是程颢的弟弟。和程颢相比,程颐的时间则大多投入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中。
47、还在苏轼生活困窘、精神寂寞的时候,不避时嫌,给他写信、对诗,诉说思念。
48、黄庭坚本人,只是得到了“罚金”处分。
49、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50、山河令里的温客行和周子舒,他们相扶相持,互相在人生路里慢慢救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