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水磨调是什么戏曲-29句优选

水磨调是什么戏曲

1、魏良辅。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前后,魏良辅创造了水磨调的唱法,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经改革的昆山新腔更是柔美婉转、清俊温润。魏良辅昆腔的唱法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有稍稍的变化,形成了昆山、苏州、无锡三派,各具风格。

2、水磨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

3、水磨其实就是指水磨调,在戏曲中经常被用来指代昆曲,因为昆曲的腔调听起来细腻软糯,就像南方人爱吃的水磨糯米汤圆一样,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别称“水磨调”。水磨调有着南方人独特的语言腔调,最初是由苏州语音为基础结合了民间乐曲而来,韵律大多都比较慢,一个字可以唱出头、腹、尾三个转折,节拍最慢的甚至会出现四分之八拍,就像是石磨在缓慢的研磨小米一样,昆曲才因此被称为水磨调。水磨调就是昆山腔改良而来,主要发挥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旋律,将原本的昆山腔中清丽悠远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使昆曲显得更加转音如丝,听起来的感觉就像声音在水中细细的打磨过一样;

4、清乾隆、嘉庆年间昆剧进到皇宫,摆脱了广大群众,之后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戏曲、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一些地方戏曲替代了。

5、改良后的昆山腔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跟昆曲关系最重大的事有两件:一件是嘉靖二十六年或二十二年写了一本研究昆山腔改造的著作《南词引正》;一件是嘉靖三十九年前后,魏良辅创造了“水磨调”的唱法,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经改革的昆山新腔更是柔美婉转、清俊温润。魏良辅与张野塘也改良了北曲昆唱,即用昆腔唱北曲须唱的“字清腔劲”。在当时,魏良辅昆腔的唱法在流传的过程中也有稍稍的变化,形成了昆山、苏州、无锡三派,各具风格。

6、⒊水墨曲起源于元末的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7、水磨其实就是指水磨调。

8、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跟昆曲关系最重大的事度有两件:一件是嘉靖二十六年或二十二年写了一本研究昆山腔改造的著作《南词引正》;一件是嘉靖三十九年前后,魏良辅创造了“水磨调”的唱法,而且使水磨调的唱法成为昆山腔的正宗。

9、⒉明代中期由顾俭、魏良辅等艺人根据海盐、余姚、益阳、昆山等地进行改革。歌剧低沉委婉,非常优美。文人按歌作词,昆曲唱遍全国,成为明末以后的主要唱段。到清代乾隆、嘉庆时,统治乐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民间,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黄儿调等地方戏所取代。

10、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

11、昆剧普遍的曲目有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也有便是折子戏,有《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12、昆剧的节奏感十分迟缓,节奏感是四分之四拍、四分之八拍,是舒徐凄凉的中国戏曲风格,昆剧是百戏之祖,在演唱的情况下字头、字腹、字尾、张口、闭口粉刺、鼻音都是有方法。

13、是魏良辅。

14、昆剧,原名昆山腔,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府昆山县,是中国戏曲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

15、魏良辅。

16、水磨调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被称为“水磨调”,低回婉转,悦耳动听。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到清乾隆、嘉庆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

17、是魏良辅先生。魏良辅对老昆腔的传统戏曲唱法进行加工整理,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唱腔。这种唱腔又被称为"水磨腔"、又称之为"昆剧"、"昆曲"。

18、同时,还对伴凑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原来单调的弦索、彭版伴凑中,加入了笛、箫、笙和琵琶等乐器,丰富了音色,更富有感染力,给人耳目一新。

19、被称作水磨调的中国戏曲是昆剧,昆剧风格软糯、细致,和江南地区人吃的糯米汤圆有类似的地区,因此也被别人称之为“水磨调”。

20、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

21、⒈水磨调是对昆山腔的改革,昆山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和剧种。

22、昆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戏曲种类,昆剧在福清、余姚、弋阳、昆山市等地历经了改革创新,唱遍大街小巷,到明中后期之后变成关键的唱法。

23、戏曲中昆曲被称为水磨调,因为昆曲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

24、在昆山腔的发展中魏良辅对其进行了改良。

25、昆山腔是明朝魏良辅改良。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26、昆曲史上最重大的事就是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

27、昆剧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取名为“人们囗述财产和非物质财产代表作品”,我国是十分重视非遗文化财产的维护的。

28、水磨调是昆曲。

29、昆剧,旧称昆(山)腔、昆曲,相传为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人顾坚初创,明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形成曲调婉转,以管笛伴奏为主的新风格,俗称“水磨腔”,受到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