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范消毒及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2、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3、十制度:1.校园封闭管理制度
4、诊所负责人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6、第三,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查明和消灭传染源,截断病源微生物的传染途径,提高畜禽对疫病的抵抗力。
7、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必须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9、开展便民服务,服务热情、耐心,树立良好医德。
10、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天更换1次(器械消毒液),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液经常保持75%的浓度。
11、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
12、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13、校园食堂(就餐错峰)管理制度
14、第四,因地制宜,坚持反复防疫,集中力量扑灭疫病。
15、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要依法对疫苗研制、生产、流通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负责。
16、第二,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有关畜禽防疫的政策、法规、卫生防疫规章制度、防疫计划等。
17、诊所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的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发现传染病例要认真做好传染病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向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8、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19、学生健康及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20、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21、第一,依靠和加强各级领导,建立和健全各级防疫机构,深入开展群众性防疫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密切协作。
22、处置室工作制度
23、省外师生返校登记制度
24、保持环境整洁,落实消毒措施。
25、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26、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27、教学组织管理制度
28、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29、防疫是指针对动物疫病而采取的预防、控制或消灭的对策和措施。防疫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30、治疗室工作制度
31、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每日更换。
32、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33、校园卫生及消毒管理制度
3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35、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36、四方案:1.开学工作方案2.疫情应对应急预案3.师生返校工作方案4.师生乘车方案
37、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38、学生缺课追踪管理制度
3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0、预防接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规定的。
41、校园疫情报告制度
42、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43、校园防疫物资管理制度
44、师生晨午晚检制度
4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46、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脱岗。
47、落实就诊人员信息登记制度。
48、诊断室工作制度
49、疫苗管理原则应当遵循伦理、科学、法治的要求。从事疫苗研制、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保证全过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承担主体责任,并接受社会监督。
50、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51、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
52、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53、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凡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54、强化首诊负责制。
55、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56、个体诊所疫情防控工作制度与流程:
57、将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