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造句
1、【歇后语】:木橛头作笆桩
2、【词语】:倒置干戈
3、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本末倒置,不分主次。
4、本末倒置拼音:běnmòdàozhì近义词:轻重倒置、舍本求末反义词:以一持万、本末相顺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5、造句:1、在学校里,学习和娱乐要分清主次,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6、【成语】:本末倒置
7、[běnmòdàozhì]
8、【拼音代码】:bmdz
9、【举例造句】: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10、báihēidiāndǎo
11、近义词:
12、【反义词】:以一持万、本末相顺
13、他这种做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怎能有效率呢?
14、四个字的,什么倒dao置的词语
15、【灯谜】:半;瓶底朝天;跋作序言
16、【近义词】:轻重倒置、舍本求末
17、【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18、【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19、应该是:本末倒置
20、【拼音】:qīngzhòngdàozhì
21、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举证倒置,指基于法律规定将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没张倒置,比喻没规矩,不成体统。轻重倒置,比喻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22、【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出自】: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释义】:昨天提出的疑问,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弄错了事物的轻重主次
24、战国时,有一次齐国的国王派使臣去访问赵国。使臣到了赵国,把齐王的信交给了赵威王,赵威王连看都没看,就亲切地问使臣:齐国怎么样?今年收成好吗?老百姓生活得好吗?齐王的身体好吗?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对赵威王说:齐王派我来访问赵国,可您连信都不看,而是先问收成、百姓,最后才问国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赵威王笑着说: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粮食是最重要的,还有,如果没有百姓,哪有什么国王啊!所以我这样问,根本没有本末倒置。
25、本末倒置,
26、一,本的读音是ben三声,
27、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28、【词语】:轻重倒置
29、喧宾夺主[xuānbīnduózhǔ]
30、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造句
31、本末倒置成语故事:
32、【出处】:宋·刘安世《尽言集·论韩玠差除不当第三》:“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33、本末倒置,冠履倒置!意思是分不清主次关系
34、填空什么倒置的四字词语这里应该填本末组成:本末倒置,可以填轻重组成:轻重倒置,还可以填写冠履组成:冠履倒置,回答完毕。
35、【拼音】:dàozhìgāngē
36、【举例造句】: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曲波《林海雪原》一二
37、应该是本末倒置
38、【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39、为了赚钱而牺牲身体健康,真是本末倒置。
40、【解释】: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41、有颠倒意思的成语是:本末倒置。
42、四字词语:本末倒置
43、【解释】: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
44、汉语成语,意思是: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事物的主次、轻重颠倒了。
45、意思: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46、【拼音代码】:dzgg
47、二,末的读音mo四声,
48、答:你好,前后颠倒不是成语,白黑颠倒才是成语。
49、【举例造句】:老百姓都希望统治者倒置干戈。
50、前后颠倒不是成语。
51、成语名称:白黑颠倒。
52、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事物的主次、轻重颠倒了。
53、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54、【拼音】:běnmòdàozhì
55、【出自】: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56、本末:树根和树梢,比喻事物的根本和细枝末节;置:放置。这个成语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的关系搞颠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