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那么,设定数学核心素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所谓数学的眼光,本质就是抽象,抽象使得数学具有一般性;所谓数学的思维,本质就是推理,推理使得数学具有严谨性;所谓数学的语言,主要是数学模型,模型使得数学的应用具有广泛性。
2、基于此,我们将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确定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方面。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讨论,但也离不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八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抽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符号意识和数感,推理能力即逻辑推理,模型思想即数学模型,直观想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就是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还有三个超出数学范畴的一般素养,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的是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高中阶段则增加了学会学习。
3、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基于数学学科的知识技能而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同于数学知识技能,是高于数学的知识技能,指向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反映数学学科的本质与及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学习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4、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取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过程。
5、-4年级的学习重点:
6、当孩子具备自主阅读能力之后,在1-2年级阶段,我们就可以将重点放在基础字词的背默上了。
7、北大附小(三年级下学期)
8、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中。
9、所谓掌握入手点,就是要掌握基本思想方法,通过分析其本质特征,熟练掌握其适应范围,掌握基本问题的基本解法。
10、二、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
11、五年级下学期,我们就可以开始为小升初的准备了。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目前的小学语文规划就是这些啦。
12、所谓“上不空挂”,就是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实际上就是要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的注入。所谓“下不失联”,一是要立足学科本质的把握,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二是要着眼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
13、学生要知道怎么立意,归纳中心思想
14、总之,想要打好语文基础并没有比数学英语简单,语文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专注。
15、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16、我们先来聊聊阅读:
17、识记词的注音、字形、意义及生成义
18、除此之外,如果孩子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建议家长在3年级阶段穿插着将校内规定的100多首古诗词背默完,这样4年级就可以让孩子慢慢接触小古文了。
19、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但素养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这是因为,依据核心素养选择与整合的课程内容,毕竟源于不同的学科分类。命名核心素养,此学科之所以不同于彼学科,仍然取决于学科内容的差异,否则难以避免雷同,如“综合思维”“独立思考”“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适用范围过于宽泛,此其一。其二,考虑到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差异,即便同属一类学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于初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但是,纵然命名不同,有关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却一脉相承。
20、联词成篇
21、基本技能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建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中都有它的影子,也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对基本技能的复习,主要包括掌握入手点、了解隐藏点与熟悉易错点。
22、清华附小(必读)
23、在终极目标下,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应当秉承这样的基本理念: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理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24、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却有别于通常所称的综合课,同域外相关课程亦无从类比。应该说,这种课程设置,有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因此,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来看,课程这种独特的“综合意义”,要求由思想政治素养的提炼统摄相关学科内容,由相关学科内容支撑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而这种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本质所决定的。
25、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一线数学教师是落实本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环境。
26、为小升初做准备
27、北大附小(三年级上学期)
2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词还提到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这都属于逻辑推理。数学内部的发展依赖的就是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它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
29、用数学思想方法对待世界。
30、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贯串于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
31、小学语文规划
32、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33、都是些与废话差不多的语言表达,不知所云。
34、我在百库里写过的部分内容。
35、通过提出问题和论证命题的过程,看学生能否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和途径予以证明,并能用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过程,以此考查逻辑推理素养。
36、学生要学会审题
37、学生要有合适的素材
38、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字数要求并成篇
39、归纳总结+查缺补漏
40、通俗地说,数学的核心素养有“真、善、美”三个维度:
41、这又是砖家教兽的文字游戏!!!
42、其次,要关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具体内容,体现“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
43、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重点:
44、年级下-5年级上的学习重点:
45、爱心,慈爱之心是幼儿园老师必须的气质,不单单是素质。那种与生俱来的普世情怀是做一切与慈善有关工作所必须的。
46、看字词在文中具体是怎样运用的
47、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一车东西的人排队等候。有位数学家马上想到,能否考虑给买东西少的人单独设一个出口,这样可以免去这些人长时间的等候,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什么叫买东西少,1件、2件、3件或4件,上限是多少?因此,会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买不同件数东西人的数量,用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数量建立起联系,认识到排队结账这件事中有数学问题,人们买东西的数量(个数)与结账的速度有关系。
48、有些家长实在不懂给这个阶段的孩子买哪些书,我给大家找了一些北京知名小学的3-4年级书单推荐,大家可以参考购买:
49、我是用了网友提供的一种方法,觉得挺不错,分享给大家:
50、中考:数学核心素养怎么练?
51、所以,在1、2年级阶段,我们必须要帮助孩子将字词句的基础打扎实,这是非常重要的。
52、一、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53、反复默写基础字词
54、数学素养的定位始终由数学在成人社会中的表现所决定,包括我国数学素养中“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提法,其唯一的指向是公民,是成人。
55、1世纪,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方兴未艾,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潮流。国际组织、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领域相继建立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那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有哪些?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核心素养”的内涵诠释1.“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历经十多年,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前,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应该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促进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学校教育中“两张皮”的现象日益严重,表面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际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使素质教育的期望与实际目标相互背离与矛盾。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下,中学教学德智失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评价机制,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德智分离,有能无德,心理异化的残缺人,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素质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拷问。教育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健全地成长、进步和发展。21世纪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本位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和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了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1997年12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近年来,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共识,许多国家与地区纷纷开展了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或课程标准。受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影响,也为了突破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通过借鉴国际上可资参考的经验,我国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既是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也是“育人文化”的理性回归。2.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那么,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由于我国目前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内涵尚未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但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可启发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1997年开始就进行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的专题研究。2005年OECD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该《纲要》指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2002年3月,欧盟在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进展报告中把“核心素养”界定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与态度的集合体,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素养。”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向各成员国推荐了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此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沿用OECD核心素养的框架。尽管世界各国可能用词不一样,如OECD用胜任力,美国用21世纪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回答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参照国际组织与其他各国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包括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等认知性素养与非认知性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且,核心素养是所有公民都不可或缺的、最关键、最必要,也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素养。如果说,一般素养是为公民的基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公民优质生活之所需,因为它是一般素养的高度凝练和核心内核(精髓和灵魂)。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因此,它是可学习、可培养、可塑造、可测评的。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1.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料既是我们揭示历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基石。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引导学生根据学习与探究的问题自行进行史料的甄别,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说,建构历史解释的关键是理解历史。要想真正理解历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一种博大的襟怀和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以此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可靠的史料,突破时空的界限,设身处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情;将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与结果,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与地位,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与后果等等都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并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在理解历史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是过去的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历史的解释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客观的态度评判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揭示历史解释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5.历史价值观“历史价值观”是从历史研究的求真、求通、立德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即对历史的探究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以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等,提供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就是要帮助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意识和精神;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财富,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形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同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理解意识,尊重、理解、包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面向世界的开放心态和胸怀。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历史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可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先就抛给学生这样一个悬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爆发以来,势如破竹,1856年在取得东征胜利以后,便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然而,就因为一件事情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命运,使其迅速走向灭亡,正所谓是“兴也速,衰也快”,这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呢?”在这个悬念的激发下,学生很快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忍不住开始翻书查资料,并急于想要找到答案。这样,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使学生发展了思维,获得了新知,提升了核心素养。教师也可用假设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在问题情境的氛围中,学生很快就会以秦始皇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各抒己见,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能够从当时的历史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感悟和理解相关历史问题的素养。3.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确定“探讨中国古代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活动主题,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其探究步骤为:让学生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制订计划,明确分工;各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研读史料,梳理中国古代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组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辨析,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组织全班的交流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质疑,并进一步修改、补充与完善本组的研究报告;将各组的研究报告汇编成册,作为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这种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专题探究活动,一方面,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促进学生带着证据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史料实证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尤其是对研究成果的不断研磨,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解历史与解释历史的素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实现情感体验——培养核心素养的立足点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可见,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间便可速成,而是一种“情动—体验—理解—内化”的过程。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有些史事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便可以运用富有魅力讲述法,以丰富沛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调,再现历史人物的容貌与言行,如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奋发精进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都是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接受精神熏陶,汲取前人智慧,提升精神境界。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与判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此外,还可以编演历史剧,通过扮演历史角色,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进而对历史做出价值评判;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观“景”生“情”,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生成鲜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5.构建多元评价——培养核心素养的支撑点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是指在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评价时,既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历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应该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家长参评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看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悟历史,进而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评价的手段也要灵活、多样,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可以采用历史剧表演、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调查活动、历史档案等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劣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于缺乏信心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和支持,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作用。总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靠一线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56、这个阶段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系统复习:基础字词句的查缺补漏,古诗文的背默,阅读写作技巧的归纳总结。
57、那么我们从高中反推回小学的话,应该如下图:
58、作文不能有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59、因为小升初的原因,我们想让孩子在5年级上学期完成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知识的汇总学习。这样,在理想的状态下,我们就可以空余出一年的时间给孩子复习准备小升初,这个的前提是我们在孩子4年级的时候应该将所有的内容都铺垫完成。
60、海淀外国语小学(三年级)
如何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
61、阅读+写作
62、如何帮助孩子识记字词?
63、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养。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终极目标,在本质上,这样的目标不是教师短时间“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领悟出来的,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在一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64、对于1年级的孩子来说,大部分都是零基础入学的。在这里我建议家长,如果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入学之后比较轻松的话,那就需要在学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了。
65、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小学1年级的试卷:
66、北大附小(四年级上学期)
67、用字词造句
68、这些需要孩子大量的写作才能完成上面的每一点要求,但是我们还有数学和英语,孩子没有再多的精力或时间去铺垫。要想孩子不写框架文章的话,那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写人、写事、写景的好词好句。
69、(1)理解理性数学文明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真理的严谨性、精确性;
70、比如,不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没用道德范畴命名,就是不重视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的意义作为每个要素的“题中应有之义”,存在于所有要素之中,贯穿于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始终。既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相关学科素养的组合,那么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提炼,同样源于各相关学科的内容,又不一一对应各相关学科内容。它们既涉及所有相关学科的内容,又有所侧重。因此,统整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也需要制定相应规范。包括:每个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有什么主要表现;不同要素在层次上应力求相同,在涵盖范围上不宜差异过大;不同要素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独立性,但相互之间应存在合理的联系,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1、复习学过的古文(文章的大意+经典句子/关键词的理解)
72、-2年级的学习重点:
73、二、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74、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康托尔
75、之前写过我就不多说了,重点放在基础字词上,当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家长就会发现,成语、错别字、标点符号这些基础知识通通都会成为孩子出错的重灾区!!
76、避免有时感情用事,铸成大错。现在,好多幼教从业人员素质低,表现差,所以,一定避免!
7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核心词,如符号意识、数感,甚至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都可以归到数学抽象这个素养中。所谓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术语予以表征。简而言之,抽象就是从现实世界进入数学内部,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
78、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将中国古代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79、一课或一单元的词学完了,可以引导孩子将所有词接连起来编个故事,而且要想象合理,语句通顺。
80、例如:“莽”字,拼音是mǎng,本意是一只犬钻到了草中间,上面是草丛,下面也是草丛,形容草木茂盛。后来,慢慢演变成广大,辽阔的意思。还有粗鲁,冒失之意,例如:莽汉。
81、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教学提出挑战
82、原标题是《中学数学核心素养与2011年数学课程标准浅谈(整理)》上面网址。
83、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84、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沿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辨识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有这样几个视点: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点;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85、第二是专业知识,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这些是做好幼教工作必须的。还有就是职业道德,作为幼儿师范老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86、首先,要基于课程的学科本质,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87、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88、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充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加以熟练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够以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转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这种积极处理问题的习惯和品质。
89、通过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观察以及图形与数量关系的分析,通过想象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直观表达,看学生能否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感悟事物的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考查直观想象素养。
90、从概念的定义出发,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提升数学素养的必要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
91、(3)能够欣赏数学智慧之美,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92、接下来,我就将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给大家列出来:
93、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复习
94、很多学生存在重应用轻推导的现象,就是只重视定理公式的应用,而忽视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事实上,重视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不仅有利于理解与掌握定理和公式,理解公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公式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成为我们解决有关问题的敲门砖。
95、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96、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
97、北大附小(四年级下学期)
98、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99、一道数学题目,有条件,有要求,其核心是数学内在的逻辑,而用这种逻辑来解决问题不是直接解决,而是依据一定的先后逻辑关系来进行的。因此,解决数学问题最重要的是梳理数学逻辑关系的步骤顺序。
100、打扎实字词句的基础
101、所谓了解隐藏点,就是要了解哪些知识有隐藏的漏洞,必须与哪些知识配合使用才能避免产生错误。
102、一、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10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时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104、所谓熟悉易错点,如忽略函数的定义域、数列中没有注意n的取值范围等问题而导致错误。这些虽然不难掌握,但是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出现错误。这也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中逻辑推理的严谨性。
105、-4年级可以说是扩大孩子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最好的时间段了,具备一定的知识面之后,才能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复习巩固知识。
106、从卷面上看,大部分考点和扣分点都在基础知识(基础字词、句子)方面。孩子在做卷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标点符号、错别字、搭配错误等让家长恨铁不成钢的小错误。
107、所以,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在当年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中反映,而是在他们未来的成人生活和职业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生活,需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08、(1).数学抽象: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
109、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10、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前将学习内容前置,可以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铺垫古文学习了。
111、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学会学习3个维度定义“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12、这一阶段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知识量,比如:历史啊,成语故事啊,人物传记、还有一些科普类的书籍,都可以给孩子看。扩展孩子的知识面真的是很有必要的。
113、自从9月1日开学至今,经常有家长问我很多关于语文学习的一些问题,正好我家的二胎今年刚上一年级,我跟孩子妈根据语文老师的建议和大娃的经验相结合,做了一份小学语文的学涯规划,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14、通过对概率与统计问题中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加工,看学生能否获得数据提供的信息及其所呈现的规律,进而分析随机现象的本质特征,发现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以此考查数据分析素养。
115、小学作文对孩子的要求还是挺高的,需要30分钟内成篇,同时还要求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16、从这个例子中可以了解到,具备数学素养可能有助于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个情境本身可能并非有明显的数学问题。
117、以前我分析过数学的根本本质是逻辑和规则,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孩子按步骤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什么是按步骤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原因如下:
118、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中最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119、(3).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说”
120、接下来聊聊3-4年级的写作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
121、第三,命名与统整,是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
122、年级学古文的时候,家长可以将重点放在一些成语或寓言故事上,让孩子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如果能理解重点句子那就更好了。这样过度到古文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123、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124、从上图可以看到,高中需要孩子背默72篇古文。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学习任务很重,古文可以说是第二中文,对孩子们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将72篇古文全部放在高中背的话,效果其实并不理想。
125、(2).逻辑推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想”
126、三、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27、在了解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之后,进行造句,学会恰当使用字词。
128、要重视数学本质
129、学生要自己有文章的逻辑框架
130、要重视中国古代数学文化
131、通过由具体的实例概括一般性结论,看学生能否在综合的情境中学会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在得到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命题,以此考查数学抽象素养。
132、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复习
133、四、教学思考
134、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处理,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建模的过程和结果,以此考查数学建模素养。
13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词还有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等,这都是数学模型素养。数学模型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因此数学模型是一个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数学的真正应用是模型,模型已经成为一种语言应用于物理、化学这些学科,甚至应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数学模型引发的数学特征就是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主要提到两个模型,一个是加法模型,一个是乘法模型,或者转化成现实问题,一个是总量模型,一个是路程模型。
136、高中反推回小学制定学习规划
137、首先,我们都知道,现在跟孩子做的任何准备,都是为了给以后孩子高考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要用长远的目光去给孩子制定学涯规划,从小学开始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大方向。
138、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
139、(2)具备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140、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修订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
141、我们按照上面的思路反推回小学,看看小学的不同时间段应该注重哪些不同的知识。
142、清华附小(选读)
143、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养整体上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每个核心素养要素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也分属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贯彻“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如何清晰、精准地刻画各“集合”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不能回避、不可忽视的挑战。
144、(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145、一、解决数学问题,最根本的能力是步骤、先后意识的培养
146、很多人都会觉得孩子才上小学就要从高考开始规划太早了,其实我们以高考为目标反推回小学,弄清楚孩子读书时期不同时间点会遇上哪些不同的学习瓶颈,理清楚每个阶段该学习什么,这样做的学习规划对孩子来说才是有帮助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
147、小学3-4年级,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会不断提升,所以这是孩子培养孩子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也许会直接决定孩子对语文的态度。
148、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149、三、数学核心素养怎么考
150、如何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
151、复习小学阶段所有的古诗(背默+作者及创作背景等内容+经典句子)
152、通过各类数学问题特别是综合性问题的处理,看学生能否做到明确运算对象,分析运算条件,选择运算法则,把握运算方向,设计运算程序,获取运算结果,以此考查数学运算素养。
153、张奠宙:数学核心素养包括“真、善、美”三个维度。
154、要重视基本定理、公式的复习
155、(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156、(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体现了数学的一般特性。)
157、学生要有好词好句的积累
158、具体内容包括:
159、海淀外国语小学(四年级)
160、和以前一样,相同的东西,不同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