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城南旧事德先叔的故事【34句文案】

城南旧事德先叔的故事

1、学会懂事,意味着成长,也意味着英子的童年要消失。

2、在英子家,有一位保姆——宋妈。为了生存,她远走他乡,在外打工。但命运无情地夺走了她一双儿女。儿子溺水而死,女儿又被送人,她精神几乎崩溃。后来她又带着英子找她的小女儿,但毫无音讯。绝望后,她决定回到家乡,继续生儿育女,重温做母亲的滋味。

3、《城南旧事》中用哀而不伤的镜头展现人生的残酷:无论是秀珍还是小偷宋妈,这些成年人都是在这个残酷生活中摸爬滚打的人。

4、英子住的胡同里,有这样一位“疯子”——秀贞。秀贞爱上了一个男子,那男子却抛弃了秀贞,可秀贞已经怀上了他的骨肉。生下那个孩子后,孩子被秀贞的母亲抛弃在遥远荒凉的地方。受到双重打击的秀贞精神失常,每天念叨着她的孩子“小桂子”。英子对秀贞十分同情。有一天,英子发现自己的好友妞儿就是秀贞的孩子。她拿走母亲的金镯子送给秀贞母女俩,但苦命的母女俩一起死在火车之下。而小英子也搬家了。

5、在英子六岁那年,认识了在胡同口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秀贞的女儿小桂子刚出生就被她的家人扔到了墙根,生死不明。英子很同情她,便帮她寻找小桂子,最后竟意外发现小伙伴妞儿就是小桂子。母女俩终于相认,在一个雨天离开了胡同,坐上火车去寻找小桂子的爸爸——思康,却不幸双双惨死在火车轮下。

6、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装满了主人公英子苦难而温暖的童年。

7、在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一家,他们生活得十分幸福。

8、对工作负责的宋妈,失业了。

9、在英子九岁的时候,她奶妈的丈夫来到了林家,这也让英子得知两年前宋妈唯一的儿子在河里淹死了,女儿也被丈夫卖给了别人。宋妈十分生气,准备去将她的女儿找回来。后来宋妈被她的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

10、因为英子在那个雨天淋了雨,接下去的几天都连发高烧,卧病在床。醒来后,他们一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居住。英子在那儿认识了一位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读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并不是坏人,便经常与他聊天,年轻人答应等英子长大后带她去看海。但是不久之后,由于英子在荒草丛中找到了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暗探带着巡警抓走了年轻人。这使英子十分自责,认为是因为自己年轻人才被抓走的。

11、英子九岁那年,知道了宋妈的女儿被卖给别人了,很是不理解。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12、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13、之后,小英子在捡足球时,在草地里见到了一位男青年。英子和他成为了朋友,男青年答应英子,要带她去看海。英子也了解到,那个男青年正在供弟弟读书。后来,在夕阳中,英子看见男青年被警察带走。后来英子才知道,男青年偷东西来供弟弟读书。可即便如此,英子觉得男青年还是个好人,并想着以后要写一本书,名字就叫《我们看海去》。

14、随之而来的是日本鬼子的侵略。父亲因为担心在日本的叔叔生病了,英子被父亲派去给叔叔寄钱。英子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后才得知,父亲去世了。英子的童年也随之结束。

15、兰姨娘三岁时被亲娘为了给哥哥治病卖到了烟花柳巷,20岁的她为了生活嫁给了67岁的老头做姨太,后来受不了打骂来到了小英子家,与德先叔相爱了,离开了北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6、兰姨娘是施家老太爷的姨太太,善良、泼辣、热情而又倔强。她因为不满从良后的生活而离开施家,投奔了英子家。在英子家,她不仅能够与英子的妈妈、宋妈等人打成一片,还赢得了英子的喜爱。后来在英子的安排和撮合下,她最终与英子爸爸的好朋友德先走在一起,并双双离开。

17、相信爱情的秀珍,疯了。

18、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个好故事可以把人们领回童真的地带;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么一本书像清水般折射我心中的太阳,你想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城南旧事》.  在书中,我明白了“旧”的意义,看那古老的服装,老套的发式,古老的方言,老式的跨院,老旧的门匾……书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天真活泼的小英子,她的童年虽不像现在拥有如此高科技,但是她的童年充满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英子记忆的开始,都有过那么几个熟悉的面孔,像惨死在火车下的、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和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小桂子,不,妞儿,不,小桂子;如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不好不坏的厚唇年轻人;像爱笑漂亮的兰姨娘和“四眼狗”德先叔;还有爱开玩笑的宋妈和她的“黄板牙儿”丈夫……英子之所以能成功地在离别中度过了整个童年和整个小学时代,是因为她不是用眼睛来看这个世界,而是用一颗心来对待世界,一颗天真的清纯的童心!英子的心像白雪般纯洁,被窝般温暖.终于,爸爸的花落了,英子也告别了童年……  虽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是那样的无忧无虑,可我是多么的羡慕英子的童年,羡慕她那精彩的日子,羡慕她那快乐的时光.不过,童年总是有始有终的,在英子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爸爸和童年就离她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19、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惠安馆那章。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着小桂子之类的话,使英子很好奇,她觉得假装有一个小桂子很好玩,于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馆和秀贞玩,听她讲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胡同里谁都说秀贞是疯子,不许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馆。但是在英子的眼里,秀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嘛。直到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宋妈说的话,才知道秀贞为什么会变疯的。原来,秀贞和一个借宿在惠安馆的学生相爱,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须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妈扣在了那里,一走就是六年。后来秀贞生下来一个女孩,却被她妈丢到了齐化门城根下,她从那时开始就疯了。英子从秀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她还告诉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后面有一块青疤,拜托英子帮忙找到小桂子。秀贞的眼睛下面有两个泪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也有两个泪坑,英子经常把妞儿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儿和英子哭着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说要回齐化门找她的亲生父母时,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开妞儿的头发,发现妞儿的脖子后面真的有一块青疤。她想让秀贞和妞儿回惠安找她爸去,于是拿上妈妈的金手镯,带着妞儿跑去找秀贞了。秀贞连夜整理好行李,带着妞儿去搭火车。可是英子不舍得妞儿,便使劲跑去追赶妞儿。那天夜里,又下着大雨,英子还发着烧,但她最后还是顶不住了,幸亏刚好遇见了妈妈,她才不至于晕倒在马路上。后来,英子有一次听妈妈说原来那天晚上秀贞和妞儿被压在了火车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她那又湿又长的睫毛一闪动,眼泪就淌过泪坑流到嘴边了。

20、几天之后,兰姨娘来到了英子家。原来兰姨娘嫁给了一个老头子,而那个老头子却处处为难兰姨娘,所以兰姨娘一气之下逃了出来,最后转嫁给了一个很有学问的青年德先叔。

21、世纪60年代末,林英子在胡同口遇见了一个疯女人,听说了她的故事,对此深表同情。林英子发现她的小伙伴很像疯女人秀贞的儿子,她看见了小伙伴的胎记,确定了并且急忙带上她去找她的爸爸,结果母女不幸遇难。后来英子又遇见了一个很善良的人,却又被抓进监牢,让英子很伤心。

22、德先叔是《兰姨娘》里面的一个人物,原文里面写的是:“德先叔使我们的同乡,在北京大学读书,住在沙滩附近的公寓里,去年开同乡会和爸认识的。爸很喜欢他,当做自己的弟弟一样。他能喝酒,爱说话,和爸很合得来······”概括得讲,这章就是讲兰姨娘和德先叔因为种种原因来到了英子家里,英子不小心看到了爸爸对兰姨娘有感觉,很生气,很害怕,但是后来经过英子的调侃,让德先叔和兰姨娘谈恋爱,最后跟兰姨娘一起离开了作者。

23、其二,它意味着英子要告别童年,学会懂事了。

24、小小说中,德先叔是爸爸同乡,是北大学生,同时也是进步青年,所以在当时政局枪毙镇压进步人士,德先就在英子家避难。

25、小偷没有正经工作,坐牢了。

26、讲的是一个妓女的悲情人生,三岁时被亲娘为了给哥哥治病卖到了烟花柳巷,20岁的她为了生活嫁给了67岁的老头做姨太,后来受不了打骂来到了小英子家,与德先叔相爱了,离开了北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揭示了当时下层社会的黑暗,反映出了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处境和命运.

27、这本书是描写旧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从童年的骆驼队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间英子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也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开始走进故事里:惠安馆内被称做疯子的姑娘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无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风声的德先叔、被施家赶出来留宿英子家的兰姨娘、英子家的仆人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会她许多道理的人。

28、第一章也就是《惠安馆》主要讲:六岁的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29、正好和也在英子家的蓝姨娘遇见,蓝姨娘是被抛弃了姨太太,也无处安身,她年轻漂亮,也没有太堕落,所以英子就撮合他们,最后他们互生好感,一起奔向新生活。

30、爸爸在英子不想上学并且快要迟到的时候用鸡毛掸子打了她,但又到学校给她送来了衣服。爸爸又让英子去给远在日本的叔叔汇款,但因病不能参加英子的毕业典礼。英子参加完毕业典礼,回到家里,发现爸爸喜爱的夹竹桃花散落在地上。

城南旧事德先叔的故事

31、很快传来了噩耗——爸爸因病逝世在医院里,而英子也带着疑惑和悲痛告别了童年……

32、兰姨娘为了逃离当姨太太的命运,来到英子家生活。但英子发现父亲貌似很喜欢兰姨娘,就用各种方法,让兰姨娘喜欢上同样寄居在自己家的德先叔。英子成功了,最后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离开了北京。

33、兰姨娘从早上吃完点心起,我就和二妹分站在大门口左右两边的门墩儿上,等着看“出红差”的。这一阵子枪毙的人真多。除了土匪强盗以外,还有闹革命的男女学生。犯人还没出顺治门呢,这条大街上已挤满了等着看热闹的人。  今天枪毙四个人,又是学生。学生和土匪同样是五花大绑在敞车上,但是他们的表情不同。要是土匪就热闹了,身上披着一道又一道从沿路绸缎庄要来的大红绸子,他们早喝醉了,嘴里喊着:  “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  “没关系,脑袋掉了碗大的疤瘌!”  “哥儿几个,给咱们来个好儿!”  看热闹的人跟着就应一声:  “好!”  是学生就不同了,他们总是低头不语,群众也起不了劲儿,只默默地拿怜悯的眼光看他们。我看今天又是枪毙学生,便想起这几天妈妈的忧愁,她前天才对爸爸说:  “这些日子,风声不好,你还留德先在家里住,他总是半夜从外面慌慌张张地跑来,怪吓人的。”  爸爸不在乎,他伸长了脖子,用客家话反问了妈一句:  “惊么该?”  “别说咱们来往的客人多,就是自己家里的孩子、佣人也不少,总不太好吧?”  爸爸还是满不在乎地说:  “你们女人懂什么?”  我站在门墩儿上,看着一车又一车要送去枪毙的人,都是背了手不说话的大学生,不知怎么,便把爸妈所谈的德先叔连想起来了。德先叔是我们的同乡,在北京大学读书,住在沙滩附近的公寓里,去年开同乡会和爸认识的。爸很喜欢他,当做自己的弟弟一样。他能喝酒,爱说话,和爸很合得来,两个人只要一碟花生米,一盘羊头肉,四两烧刀子,就能谈到半夜。妈妈常在背地里用闽南话骂这个一坐下就不起身的客人:“长屁股!”  半年以前的一天晚上,他慌慌张张地跑到我们家,跟爸爸用客家话谈着。总是为一件很要命的事吧,爸把他留在家里住下了。从此他就在我们家神出鬼没的,爸却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新青年。  我是大姐,从我往下数,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除了四妹还不会说话以外,我敢说我们几个人都不喜欢德先叔,因为他不理我们,这是第一个原因。还有就是他的脸太长,戴着大黑框眼镜,我们不喜欢这种脸。再就是,他来了,妈要倒霉,爸要妈添菜,还说妈烧不好客家菜,酿豆腐味儿淡啦!白斩鸡不够嫩啦!有一天妈高高兴兴烧了一道她自己的家乡菜,爸爸吃着明明是好,却对德先叔说:“他们福佬人就知道烧五柳鱼!”  凭了这些,我们也要站在妈妈这一头儿。德先叔每次来,我们对他都冷冷的,故意做出看不起他的样子,其实他也不注意。  虽然这样,看着过“出红差”的,心里竟不安起来,仿佛这些要枪毙的学生,跟德先叔有什么关系似的,还没等过完,我便跑回家里问妈:  “妈!德先叔这几天怎么没来?”  “谁知道他死到哪儿去了!”妈很轻松地回答。停一下,她又奇怪地问我:“你问他干吗?不来不更好吗?”  “随便问问。”说完我就跑了,我仍跑回门外大街上去,刚才街上的景象全没有了,恢复了这条街每天上午的样子。卖切糕的,满身轻快地推着他的独轮车,上面是一块已经冷了的剩切糕,孤零零地插在一根竹签上。我八岁,两个门牙刚掉,卖切糕的问我买不买那块剩切糕,我摇摇头,他开玩笑说:  “对了,大小姐,你吃切糕不给钱,门牙都让人摘了去啦!”  我使劲闭着嘴瞪他。  到了黄昏,虎坊桥大街另是一种样子啦。对街新开了一家洋货店,门口坐满了晚饭后乘凉的大人小孩,正围着一个装了大喇叭的话匣子。放的是“百代公司特请谭鑫培老板唱《洪羊洞》”,唱片发出沙沙的声音,针头该换了。二妹说:  “大姐,咱们过去等着听《洋大人笑》去。”我们俩刚携起手跑,我又看见从对街那边,正有一队光头的人,向马路这边走来,他们穿着月白竹布褂,黑布鞋,是富连成科班要到广和楼去上夜戏。我对二妹说:  “看,什么来了?咱们还是回来数烂眼边儿吧!”  我和二妹回到自己家门口,各骑在一个门墩儿上,静等着,队伍过来了,打头领队的个子高大,后面就是由小到大排下去。对街《洋大人笑》开始了,在“哈哈哈”的伴奏中,我每看队伍里过一个红烂着眼睛的孩子,便喊一声:  “烂眼边儿!”  二妹说:“一个!”  我再说:“烂眼边儿!”  二妹说:“两个!”  烂眼边儿,三个!烂眼边儿,四个!……今天共得十一个。富连成那些学戏的小孩子,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我们喊烂眼边儿,他们连头也不敢斜一斜,默默地向前走,大褂的袖子,老长老长,走起路来,甩搭甩搭的,都像傻子。  我们正数得高兴,忽然一个人走近我的面前来,“嘿”的一声,吓我一跳,原来是施家的小哥,他也穿着月白竹布大褂。他很了不起地问我:  “英子,你爸妈在家吗?”  我点点头。他朝门里走,我们也跟进去,问他什么事,他理也不理我们,我准知道他找爸妈有要紧的事。一进卧室的门,爸妈正在谈什么,看见小哥进来,他们仿佛愣了一下。小哥上前鞠躬,然后像背书一样地说:  “我爸叫我来跟林阿叔林阿婶说,如果我家兰姨娘来了,不要留她,因为我爸把她赶出去了。”  这时妈走到通澡房的门口,我听见里有哗啦哗啦的水声。爸爸点头说:  “好,好,回去告诉你爸爸,放心就是了。”  小哥又一深鞠躬告退了,还是那么正正经经,看也不看我们一眼。小哥儿走后,爸爸喝着香片茶,妈在点蚊香,两人都没说话。澡房的门打开了,呀!热气腾腾中,走出来的正是施家的兰姨娘!她是什么时候来的?她穿着一身外国麻纱的裤褂,走出来就平平衣襟,向后拢拢头发,笑眯眯地说:“把在他们施家的一身晦气,都洗刷净啦!好痛快!”  妈说:  “小哥刚才来了,你知道吧?”  “怎么不知道!”兰姨娘眉毛一挑,冷笑说:“说什么?他爸把我赶出来?怪不错的!我要走,大少奶奶还直说瞧她面子算了呢!这会儿又成了他赶我的喽!啧啧啧!”她的嘴直撇,然后又说:“别人留我不留,他也管得了?拦得住?走,秀子,跟我到前院去,叫你们家宋妈给我煮碗面吃。”说着她就拉着二妹的手走出去了。爸爸一直微笑地看着兰姨娘,伸长了脖子,脚下还打着拍子。  妈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兰姨娘出去了,她才站在桌子前,冲着爸的后背说:  “施大哥还特意打发小哥儿来说话,怎么办呢?”  “惊么该?”爸的脑袋挺着。  “怕什么?你总是招些惹事的人来!好容易这几天神出鬼没的德先没来,你又把人家下堂的姨奶奶留下了,施大哥知道了怎么说呢?”  “你平常跟她也不错,你好意思拒绝她吗?而且小哥迟来了一步,是她先进门的呀!”  这时兰姨娘进来了,爸妈停止了争论,妈没好气地叫我:  “英子,到对门药铺给我买包豆来,钱在抽屉里。”  “林太太,你怎么,又胃疼啦?林先生,准又是你给气的吧?”兰姨娘说完笑嘻嘻的。我从抽屉里拿了三大枚,心里想着:豆,嚼起来凉苏苏的,很有意思。兰姨娘在家里住下多么好!她可以常常带我到城南游艺园去,大戏场里是雪艳琴的“梅玉配”,文明戏场里是张笑影的“锯碗丁”,大鼓书场里是梳辫子的女人唱大鼓,还要吃小有天的冬菜包子。我一边跑出去,一边想,满眼都是那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

34、本书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着这个杂乱的社会,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她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因为她觉得太阳是从碧蓝的大海上升上来的,但是它也是从淡蓝的天空上升上来的呀。而她更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乐于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为了别人家一家团聚,竟把妈妈的金手镯都拿去给别人做盘缠,这是件几乎连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俗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这本书也是林海音为了怀念她的童年而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