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程颢程颐
1、苏轼、苏辙、曾巩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张载、程颢、程颐是名传千载的大思想家,其他几人在后世也都是名声赫赫的大人物。
2、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紫阳学派。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3、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4、《二程志》,《黄陂县志》载,二程在黄陂出生,青少年时期都在黄陂读书,直至十四、五岁才随父赴江西赴任时离开。
5、程颢是北宋人。程颢(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6、读音:chénghào、chéngyí。
7、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
8、[chénghàochéngyídú]
9、程颢、程颐和朱熹借助儒学、佛学和道家理论,创立的一套思想体系——理学。
10、北宋的程颢和程颐,河南洛阳人,他们创立的理学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才成为一代理学大家的。
11、程颢不是唐宋八大家,他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宋朝的有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欧阳修、王安石
12、程颐(1033-1107.10.5),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祖籍河南府伊川县(今嵩县田湖镇程村)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
13、都是“理学大师”。
14、cheng二声,hao四声,cheng二声,yi二声
15、不是双胞胎,程颢生于1032年2月28日,程颐生于1033年9月11日,不可能是双胞胎。
16、程颢读音一直是会被后人误读的东西,“程颢”的“程”是常见字,和“成功”的“成”同音,而“程颢”的“颢”则与“浩然正气”的“浩”同音。程颢是北宋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同为奠基人的是程颢的弟弟程颐,后人一般称呼这两兄弟为“二程”。
17、北宋程颢和程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天人关系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因为是儒学的发展,所以又称新儒学。
18、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19、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20、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21、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所以说是门徒不为过。
22、程颢程颐读的拼音
23、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