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意思是说掌握知识的人不如实际行动的人,实际行动的人不如享受行动的人。自律并不只是知道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去做和享受做的过程。
4、"君子自强不息,志存高远,行事有节,不为外物所动。"——《论语·述而》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6、吾辈既然谈及自制力,当以古人之智慧为鉴。《论语·子路》曰:“君子之道,质而不野。”此言指出自制力之重要。自制力者,能约束己身之欲望,克制情绪之起伏,从而使行为得以合乎道德之规范。由此可见,自制力乃君子之道中不可或缺之要素也。
7、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自律的品质。他们要不断自我奋发,坚持追求高尚的目标,行为要有规矩和节制,不受外界物质诱惑的影响。这种自律的态度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坚定和道德的完善。
8、意思是说如果急于求成,就达不到目标,如果只看眼前的小利,就无法完成大事。自律的人要认识到,追求长期的利益比短期的利益更重要。
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荀子》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左传》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意思是说每天要反省自己,审视自己的言行,以便不断提高。这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
1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大学》,其中“修身”是首要的前提,指的是通过自我修养来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进而能够影响家庭、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这也是一种自律的体现,要求个人在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14、“慎独”:这个词源自《大学》中的“君子慎其独也”,意指在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原则的事情。它强调了自律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的重要性。
15、“克己复礼”: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意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符合礼节。它强调了自律在规范个人行为方面的重要性,要求人们通过自我约束来达到符合道德规范的目标。
16、以下是一段与自律相关的古文段落,可以作为参考:
17、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1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言止于心,去而不留,自在顺缘。言止于心,来而不喜,顺其自然。言止于心,学会止语,乃智慧也。言止于心,止言止心,上等律己。言止于心,发乎于情,止乎于理。言止于心,言于心,止于口。
20、可见自律之为道非易也。
21、“日省三身”: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意指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检查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也是一种自律的表现,要求人们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和行为,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
22、这段古文强调了自律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自律是达到至善境界的基础。同时,它也提到了淡泊、宁静等品质与自律的关联,以及自律在远离小人、亲近君子、正己化人等方面的作用。
23、以下是一段经典的文言文描述自律的句子:
24、“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25、在古文中,自律通常被表述为一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规范,以下是一些与自律相关的古文表达:
26、言止于口,教人慎言,且诚信待人。莫说违心话,莫行违心事。
27、意思是说即使最强大的军队也能被失去志向的领袖领导得失败,然而一个有志向的平民却不会被夺走他们的志向与奋斗的态度。自律的人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不被外界的干扰和困难迷惑,一步步实现目标。
28、“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2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0、“君子以自律为本,慎独以修身。克己复礼,日省三身,以达至善之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律者,能远小人而亲君子,能正己而化人。故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自律为始也。”
31、自律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品质,文言文中有许多古人的名言可以表达自律的意义。例如,早年杨荣荐事多孤。自制者浩然有自持之勇,吾闻其遇人辄云:“请以我独行吾道。”
32、从来祸自口出,其不得不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