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依依典故【好句摘抄27句】

依依典故

1、出自《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陈震传》。

2、这句话以形式化的表达表现了临别的深情与亲切,同时也反映了唐宋诗词艺术中“水”的象征意义和女性美的审美观念。

3、对司马懿而言,依依东望的一是年轻时候的自己,一个纯良的书生,一个忠君爱国的志士。

4、祖冲之自幼喜欢数学,在父亲和祖父的指导下学习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一次,父亲从书架上给他拿了一本《周髀算经》,这是一本西汉或更早的著名的数学书。书中讲到圆的周长为直径的3倍。于是,他就用绳子量车轮,进行验证,结果却发现车轮的周长比车轮直径的3倍还多一点。他又去量盆子,结果还是一样。他想圆周并不完全是直径的3倍,那么圆周究竟比3个直径长多少呢?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周三径一”。这在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误差很大。

5、这句话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所写的《如梦令》中的一句,描绘的是女子送男子临行的情景。

6、有历史典故。典故说明:「落花流水」是暮春时,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带走的景象。

7、烟霞旧想长相阻,书剑投人久不归。

8、留给山沟沟(69399)。[15位]再设想“死”者父亲到山沟寻找儿子的情景:山拐我腰痛(37510),我怕你冻久(58209),凄事久思思(74944)。[15位]然后是父亲在山沟里把儿子找到,并把他救活。儿子迷途知返的情景:吾救儿(592),山洞拐(307),不宜留(816)。四邻乐(406),儿不乐(286),儿疼爸久久(20899)。爸乐儿不懂(86280)。‘三思吧(348)儿悟(25)。三思而依依(34211),妻等乐其久(70679)。[最后40位].

9、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10、唐代杜牧

11、采碧溪薇用了“采薇”的典故,意思是归隐,不与俗世同污。

12、未到乡关闻早雁,独于客路授寒衣。

13、依依东望表达的是:东望的是毕其一生,望的是人心的意思。这个词源于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达对未来选择不同的看法。诸葛亮一生以光复汉室为己任,然而蜀汉资源人才皆有限,待到诸葛亮北伐之时多少谋臣良将都已作古。

14、出自三国志

15、这句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故之一,也是北宋词的代表之作。

16、祖冲之在刘徽创造的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基础上,运用开密法,经过反复演算,求出圆周率为:3.1415927>π>3.1415926。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他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人。直到1000多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欧洲人打破。圆周率的计算,是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一项杰出贡献,有外国数学史家把π叫做“祖率”。

17、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18、“与君同采碧溪薇”出处出自唐代杜牧的《中途寄友人》一诗。

19、原文为:

20、同“临池学书”。唐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21、有一个故事整理了圆周率到小数点二十二位:据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日,老和尚外出喝酒,并要求小和尚背出圓周率小数点后的22位数字。小和尚很纳闷,就编了个顺口溜,曰: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儿乐(26),我三壶不够吃(535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而乐(626),死了算罢了(43383),儿弃沟(279)。[前30位]接着设想“死”者父亲得知儿“死”后的心情:吾疼儿(502),白白死已够凄矣(8841971),

22、《中途寄友人》

23、往年南征,岁末乃还,适与李鸿会於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乖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帝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24、道傍高木尽依依,落叶惊风处处飞。

25、依依东望出自《三国志》卷三十九。《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

26、出自《三国志》卷三十九。依依东望意思:东望的是毕其一生,望的是人心的意思。

27、此语常见于诗词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张舍人送秦链师归岑公山〉诗。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诗人。他的个性淡泊名利,曾应进士举,不第。至于诗风,《唐摭言》曾称他「诗篇妍丽,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评价。在这首诗中,李群玉描写了在暮春之时送友人离去的情景,藉着落下的花瓣随着水流而去,更让人平添几许依依愁绪。「落花流水」本来是客观的自然景色,在诗人墨客眼中成了离愁、哀伤的象征。这种意象的借用,像赵嘏的「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

上一篇上一篇:有关说话艺术的名人名言-通用72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