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元曲与戏曲-摘抄90句

元曲与戏曲

1、昆曲是戏剧,有南昆、北昆之分。北昆是在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昆又分为昆弋、湘昆、川昆等

2、杂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来唱,而且只能有一个人唱,一唱到底。杂剧当中,如果是由正末演唱的则叫“末本”,如果是由正旦演唱的则叫“旦本”;南戏的演唱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轮唱、合唱等,不似杂剧一唱到底。

3、昆曲包含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曲词雅典,行腔婉转,表演细腻,称为百戏之祖。

4、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

5、元代的戏剧叫做元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6、它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成果,对当时的南戏和明代以来南北各种地方声腔剧种给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7、杂剧一般由“末、旦、净”三类组成;而南戏则由“生、旦、净、末、丑”等各类组成。

8、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9、从明代中期起流行剧坛三百年。

10、昆曲:指的是可以昆山腔依字行声演唱的戏曲文学体裁之作品。

11、演唱形式不同。

12、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

13、由于南戏体制更自由,更便于展开复杂的剧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到了明代,杂剧渐渐衰微,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取代了杂剧。

14、区别有3点,散曲相对于昆曲,一是在语言上要注意一定格律,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15、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16、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

17、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这是通例。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18、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思想性

19、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0、相同点:

21、宫调上的不同。

22、不论是宋杂剧还是元杂剧,都是古代北方的剧种,其主要腔调都是北曲,都具有北方人的风格,曲调高亢。而昆曲是在昆山腔的基础上融入了北曲而形成(昆山腔源自南戏,南戏的主要腔调是南曲,曲性委婉),因而昆曲的主要腔调是北曲和南曲。

23、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戏曲作家与戏曲作品,民间戏曲演出活动也十分活跃,戏曲演出深受百姓喜爱。这意味着戏曲的正式形成,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并为戏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代表元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元杂剧,如吴昌龄的《西天取经》,王实甫的《破窑记》《西厢记》及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24、结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基本结构为四折一楔子;南戏以“出”为单位,可长可短,没有楔子,有“自报家门”。

25、杂剧在音乐曲风上表现得高亢,激昂;南戏则表现得缠绵,温婉、凄凉。这与杂剧和南戏产生和发展的地域环境、人文环境有关。

26、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7、但是元曲的主体是当时的北戏,现代戏剧之祖昆曲,却是当时的南戏传承来的。

28、昆曲和散曲都属于元曲的一种分类,但是昆曲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29、散曲属于诗歌的一种,是由宋词演化而来。包括小令和套曲(也有带过曲)。没有动作和旁白,仅用于歌咏吟唱。

30、元杂剧与南戏体制上的不同之处:

元曲与戏曲

31、音乐曲风上的不同。

32、北方戏剧圈的剧作,较多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等为题材,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等。南戏则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例如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金钱记》等。

33、元曲是散曲和杂剧的合称,散曲只有唱,类似于京韵大鼓、弹词之类的曲子,杂剧才有唱演和旦末净丑角色分别,也有科白,形势开始类似现代戏剧但是元曲的主体是当时的北戏,现代戏剧之祖昆曲,却是当时的南戏传承来的。

34、.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35、杂剧的每一折只能有一个宫调,并且每折的宫调不能重复。南戏则不作规定。

36、杂剧和南戏皆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都是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37、产生的地点不同。

38、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39、剧本的唱词,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绪,甚至是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40、散曲: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41、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42、表现的题材不同。

43、角色:元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类;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

44、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是元曲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其中的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元曲中的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

45、则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46、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小令指单支的曲子,又称叶儿是照不同曲牌填写的,跟现代的歌词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

47、不同点:

48、元杂剧以元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而南戏则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所以南戏又被称为“永嘉杂剧”南戏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49、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0、南戏的体制与杂剧有很大不同,它在各方面都要比杂剧来得自由,它的曲调配合可以根据剧情需要作较为自由的选择;它的剧本结构以人物上下场的界线分场,可长可短;它的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形式。

51、“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52、而现在的歌曲大多是都是旋律方面比较强,而表达思想方面不太过于强烈(只是我的片面理解)

53、中国元明清戏曲的形式主要包括元杂剧,元散曲和明清传奇。元曲包括戏曲和散曲,其中艺术积淀更厚重、流传更广泛的是戏曲。

54、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个剧本,杂剧的题目证明放于剧本末,一般用来作剧名;南戏的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南戏的题目证明放在剧本开头,一般由四句七言诗来作。

55、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56、元曲是散曲和杂剧的合称,散曲只有唱,类似于京韵大鼓、弹词之类的曲子,杂剧才有唱演和旦末净丑角色分别,也有科白,形势开始类似现代戏剧

57、文词上,曲较典雅而押韵,白则较浅白通俗而不押韵。

58、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诗歌。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59、二者出现时间不同,昆曲是清朝才有,散曲要早几百年出自元朝时期!

60、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曲与戏曲

61、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62、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没有宾白科介,便于清唱,内容多为抒情,写景。有小令和散套两种形式,于元,明,清三代流行。

63、杂剧和南戏都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

64、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和剧种,现称昆剧。

65、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6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67、元杂剧:

68、元朝的戏曲出现了大量针砭社会时弊,为老百姓呐喊的作品,加上白话、浅白、泼辣,形成了元朝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后来汉人文化地位逐步上升,元曲也慢慢雅化,创作也慢慢枯竭,像我们今天的大部分重点保护文化戏曲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剧本。

69、构成元曲的要素有三:曲词、宾白和科,并有完整故事情节。

70、散曲不是戏剧,而是诗歌。可分为小令和套数。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各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朝天子咏喇叭》就是一首散曲。“朝天子”是散曲曲牌的名子,“咏喇叭”是题目。套曲,又称“套数”“散套”,通常用同宫调的若干曲子联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如睢景臣的《汉高祖还乡》。

71、扮演角色不同。

72、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73、角色分担上,曲只限主角一人独唱,演出时一本四折整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独唱,其他任何角色都可说白,但不能唱。独语为白,对话为宾。唱者先白后唱,不能兼带宾白。科又叫介,是关于剧中人物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脚色须依科、介表演。

74、昆曲和散曲分属于种类不同的文艺表演形式,昆曲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戏曲,也叫“昆腔”或者“昆剧”,曲调委婉悠长,如泣如诉;散曲则是用来吟唱的一种诗歌体,源于宋词。

75、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元杂剧一般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称之为大团圆结局。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散曲是在宋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体,依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和套数。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小令指单支的曲子,又称“叶儿”是照不同曲牌填写的,跟现代的歌词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各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套数指用若干首同一宫调的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又称“套曲”或“散套。”

76、元杂剧和元曲的区别是:

77、就其音乐──北曲来说,则是一种早期的以曲牌体为特色的重要声腔系统。

78、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

79、音乐:①杂剧的曲调由北方民歌、少数民族乐曲和中原传统曲调结合而成;南戏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曲调结合而成。②二者的音乐风格也有所不同:南曲轻柔婉转,适于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北曲高亢劲切,适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③在器乐伴奏上:北杂剧以弦乐为主;南戏以管乐为主。

80、音乐形式不同:元杂剧的音乐形式以板子、快板、二黄等为主,旋律简单明快,有较强的节奏感;而元曲则较为注重旋律的变化和表现力,曲调优美动听,音乐性更高。

81、它发源于十四世纪苏州昆山,经魏良辅等人改良,走向全国。

82、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了下来。散曲的产生与词产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83、表演风格不同:元杂剧的表演风格偏重于动作和肢体语言的表现,演员的舞台形象和身段较为重要;而元曲则更注重表演者的嗓音、唱腔和情感表达,演员的演技和唱功更为重要。

84、来源不同:元杂剧的源头是南戏,是由南方地区的戏曲文化和曲艺传统发展而来的;而元曲则是以北曲为基础,融合了南方曲艺元素而形成的。

85、散曲是在宋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体,依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和套数。

86、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87、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88、剧本结构不同。

89、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90、角色类型不同:元杂剧的角色类型较为单一,大多为喜剧或悲剧的主角或配角;而元曲则具有更加丰富的角色类型,既有喜剧和悲剧的主角和配角,还有武将、官僚、女性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