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恶论是谁提出的
1、荀子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所以性本恶是儒家学说。
2、性恶论是荀子提出的。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性恶论的观点一反孟子的“性善论”,指出不存在天然自生的善良,人性之善需要后天教化与教养而成。因此,荀子强调要化性起伪,要通过后天的教养来改变本性之恶。
3、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4、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5、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的仁义虽在生性天情之外,但君子“化性起伪”,“强学而求有之”。先天没有的,后天也可以具备。所以先天有没有并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看后天能不能拥有。所以说,性善论与性恶论是同样归结为儒家“仁政”理想和“求”与“学”的实践原则,在此一点上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6、中国先秦的思想家荀子最早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荀子与时俱进,为了实施儒家根本的社会理想,他对儒家学说做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调整,提出了“法后王”的主张。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荀子就将孟子对人性的假设“性善说”变成了“性恶说”。既然人性本恶,那就必须用严格的法制来予以约束。因此,法儒荀子强调礼、法并重。到荀子的弟子韩非子、李斯那里,操纵臣民的帝王术与“法后王”、“性恶论”结合,法家思想在理论和现实操作中都趋于成熟。
7、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虽然立论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强调道德教化在人性养成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遵循礼义。而礼义就是圣人君子之伪。这里的“伪”并不是虚伪的意思,而是人为的意思,和天生之性相区分。
8、荀子所论及的人性是性恶论,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让人们去思考的。
9、荀子最早提出性恶论。
10、“人性本恶”这一观点最早由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提出。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但是人的天性更偏向于恶。他认为,人自私自利,有欲望和贪欲,缺乏道德自律和良心,并且在自我实现和利益追求的过程中,会步步为营、不择手段。因此,人只有通过教育和良好环境的熏陶,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天性”,追求道德的升华和人格的提升。孟子的这种“人性本恶”的观点在后来的儒家思想中影响深远,成为儒家道德建设的基石之一,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性伦恶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的观点。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性中善良之处是人为的,也就是经过后天教化而成的。
12、性本恶是荀子提出的。是儒家学说。
13、“人性本恶”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是指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
14、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15、人性恶学说是荀子提出的。
16、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17、"人性本恶"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说的。
18、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19、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说的。
20、商鞅认为,法令和尚法的直接对象是民众,要以"民性"为基点。在他看来,人性是"好利恶害"的,人们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追逐名利。农耕劳苦,战争危险,都是人们不愿意做的事。如果法令宽容,人们就不愿意去打仗,刑罚轻了人们就不愿意从事农耕。因此,必须用严刑峻罚逼迫人们从事农战。简单地说就是商鞅觉着人民中有好人但是也有大量的混蛋,法不用来治善人,要用重刑让这些混蛋不敢作恶,于是大家就善了
21、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则认为:倘若,没有一个明确的奖惩制度,每个社会分子都会在“人性本恶”的驱使下僭越底线,成为无恶不作的堕落者。同时,人类在长期的好逸恶劳中,亦会使社会产生退步,变得贫穷且愚昧。
22、荀子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